定期自行清洗电热水器可以有效减少水垢和细菌堆积,延长机器寿命并保障用水安全。以下是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,适合具备基础动手能力的用户尝试:
一、清洗前的准备工作
1. 断电断水
关闭电源:务必拔掉插头或关闭电闸,避免触电风险。
关闭进水阀:找到热水器下方的进水阀门(通常标有 “进水” 字样),顺时针旋转关闭。
2. 工具与材料
必备工具:扳手(用于拆卸排污口)、橡胶手套(防烫伤和水垢污染)、大盆 / 水桶(接污水)、长柄刷子(软毛或海绵,避免刮伤内胆)。
清洗材料:食品级柠檬酸(500g 左右,用于溶解水垢,避免使用强酸强碱)、小苏打(可选,增强去污效果)。
3. 了解热水器结构
排污口位置:多数热水器底部或侧面有圆形排污口(部分机型需拆除底部挡板),旁边可能有镁棒(用于防腐,若已消耗殆尽需更换)。
安全阀作用:侧面的安全阀(带小手柄)用于泄压,清洗时需保持开启状态,防止内胆负压。
二、分步清洗流程
1. 排空内胆污水
打开热水阀:将热水器上的热水龙头打开(或花洒),让空气进入内胆,加速排水。
拆卸排污口:用扳手拧开排污口螺帽(可能有轻微漏水),取下后污水会大量流出(注意污水可能夹杂泥沙、铁锈,建议在卫生间操作)。
冲洗内胆:污水排完后,打开进水阀(保持热水龙头开启),让冷水冲进内胆 10-20 秒,冲刷残留污垢,重复 2-3 次直至流出水清透。
2. 水垢溶解与浸泡
配制柠檬酸溶液:500g 柠檬酸加入 5L 温水(30-40℃,不烫手为宜),搅拌至完全溶解。
注入溶液:通过排污口或安全阀接口,将柠檬酸溶液倒入内胆(可用漏斗辅助),注入量约为内胆容量的 1/3(例如 60L 热水器加 20L 溶液)。
浸泡时间:关闭所有阀门,静置浸泡 2-3 小时(水垢严重可延长至 4 小时),期间可轻轻晃动热水器,帮助溶液渗透。
3. 彻底冲洗与复位
排空溶液:再次打开排污口和热水龙头,排净酸性溶液,直至水流无异味。
二次清水冲洗:重复步骤 1 的冲洗过程,用冷水彻底冲净内胆,直至排出水 pH 值接近中性(可用 pH 试纸测试,或多冲洗几次)。
安装排污口与镁棒:检查镁棒损耗情况(若已变细或表面结垢严重,需更换新镁棒,参考型号:Φ16×250mm 等,根据机型选择),用扳手拧紧排污口螺帽,确保不漏水。
三、注意事项与安全提示
1. 防烫伤要点
避免高温操作:清洗前务必断电并静置 2 小时以上,待水温降至 40℃以下再操作(触摸外壳不烫手即可)。
小心热水残留:打开排污口时,可能先流出少量热水,需缓慢操作,防止溅出。
2. 机型适配问题
储水式 vs 即热式:仅适用于储水式电热水器(带内胆),即热式无内胆无需清洗。
免拆洗机型:部分高端机型自带排污阀或电子除垢功能,可简化操作,按说明书指引即可。
3. 禁止操作事项
勿用钢丝球 / 硬物刮擦:内胆搪瓷层易被刮伤,导致金属腐蚀漏水。
严禁带电操作:任何情况下不得在通电时拆卸部件。
慎用化学清洁剂:禁止使用洁厕灵、酒精等强腐蚀性液体,可能破坏内胆和加热棒。
四、清洗频率与附加维护
1. 建议清洗频率
水质较硬地区(如北方、山区):每 6-8 个月清洗一次。
水质较软地区(如南方城市):每年 1 次即可。
使用频率高:每天洗澡的家庭可缩短至每半年一次。
2. 同步维护项目
检查镁棒:镁棒消耗速度约每年 10-15mm,若剩余长度不足原长 1/2,需及时更换(费用约 50-100 元),否则内胆会加速腐蚀。
测试安全阀:清洗后扳动安全阀手柄,观察是否能正常排水泄压,确保安全功能有效。
五、替代方案:简易冲洗法(适合懒人)
若觉得全程清洗麻烦,可定期进行 “快速排污”:
每月一次,断电后打开排污口,排出 1-2L 污水(主要是沉淀物)。
同时打开热水龙头,让冷水冲刷内胆 30 秒,减少杂质堆积。
注:此方法仅能清除部分泥沙,无法彻底去除水垢和细菌,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深度清洗。
六、何时需要专业服务?
首次清洗:使用超过 3 年未清洗的热水器,内部可能堆积大量坚硬水垢,自行拆卸困难,需请师傅用高压水枪冲洗。
漏水或故障:清洗过程中发现排污口、接口处漏水,或加热异常,需立即联系售后处理,避免自行操作扩大损坏。
通过定期自行清洗,既能节省费用,又能实时掌握热水器健康状况。操作时务必耐心细致,安全为一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