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,会加速电热水器内部部件老化、滋生细菌,甚至影响使用寿命。针对夏季特点,电热水器的保养需重点关注内部清洁、部件防护、环境适配三大核心,具体可按以下步骤操作:
一、核心:清洁内部,避免污染与效率下降
1. 储水式热水器:重点清洁内胆与水垢
夏季水温(尤其设定在 40-50℃时)是细菌繁殖的 “温床”,内胆长期不清理会积累水垢(影响加热效率)和微生物(污染水质),需针对性处理:
定期清洗内胆:建议每 3 个月一次(频率高于其他季节)。
操作步骤:
① 断电→关闭进水阀→打开热水龙头(释放压力);
② 找到内胆排污口(多在底部),连接软管排水,直至污水排尽(若水垢较多,可加入专用除垢剂浸泡 1-2 小时后再冲洗);
③ 重新注水:关闭排污口→打开进水阀→待热水龙头出水后关闭,通电测试。
清理进出水口滤网:进水口滤网易堆积泥沙、杂质(夏季雨水多,自来水杂质可能增加),需拆卸滤网冲洗,避免堵塞导致加热不均或水压异常。
2. 即热式热水器:侧重水路与加热体清洁
即热式无储水内胆,但进水口滤网和加热体易因杂质堵塞:
每月拆洗进水口滤网(位置多在进水软管与机身连接处),避免毛发、泥沙附着;
若出水变小或加热时有异响,可能是加热体结垢,需用专用除垢剂循环冲洗(按说明书操作,或联系售后)。
二、关键部件:针对性维护,预防老化
1. 储水式:检查并更换镁棒
镁棒是保护内胆的 “牺牲阳极”,通过自身腐蚀延缓内胆生锈。夏季水质偏软时,镁棒消耗速度可能加快(软水含矿物质少,镁棒更易被 “优先腐蚀”),需:
定期检查:打开排污口时同步查看镁棒(与内胆连接的金属棒),若剩余长度<5cm 或表面腐蚀严重(呈蜂窝状),立即更换(由专业人员操作,避免自行拆卸导致内胆漏水)。
更换周期:夏季建议缩短至 6-8 个月检查一次(常规为 1 年)。
2. 密封部件:防老化漏水
机身与进出水管的连接处、排污口的密封圈,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老化变硬,导致漏水:
每月检查连接处是否有水渍,若发现轻微渗水,用扳手轻轻拧紧(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接口断裂);
若密封圈明显硬化(触摸无弹性),及时联系售后更换同型号密封圈(切勿用普通橡胶圈替代,可能不耐高温)。
三、电路与电源:防潮防短路
夏季潮湿是电路最大隐患,需从 “环境 + 部件” 双维度防护:
保持插头插座干燥:
每周用干布擦拭插头、插座表面,避免水汽凝结;若插座安装在卫生间,需加装防水盒(IPX4 级以上),防止洗澡时水花溅入。
每月按一次漏电保护插头的 “测试按钮”(T 键),若跳闸则功能正常,若不跳闸需立即更换漏电保护装置(不可继续使用)。
避免线路 “超负荷”:
夏季用电高峰(如同时开空调、热水器),需确保热水器电源线(尤其即热式,功率 6-8kW)与插座匹配(建议用 16A 专用插座,线径≥2.5 平方毫米),避免线路过热老化。
四、环境适配:减少外部因素损耗
通风散热,避阳光直射:
若热水器安装在阳台或厨房,夏季需避免阳光直射(可用遮阳板遮挡),防止机身外壳老化、内部元件因高温加速损耗;
卫生间安装时,确保通风良好(常开排气扇),降低环境湿度,减少机身金属部件生锈。
“按需用电”,减少反复加热:
夏季无需长期通电保温(储水式),建议洗澡前 1-2 小时通电加热,用完后关闭电源 —— 既避免内胆水反复加热导致的水垢加速生成,也能减少加热管的损耗(加热管频繁启动易因热胀冷缩老化)。
长期停用:彻底排水防潮
若夏季外出超过 1 周,需:
断电→关闭进水阀→打开所有热水龙头和排污口,排空内胆积水(防止死水滋生细菌、内胆内壁锈蚀);
回来后先检查机身是否受潮,再重新注水、通电测试,确认无漏水再使用。
五、额外提醒:关注 “隐性老化”
若发现加热时间变长(排除水量、水温设置问题)、机身有异常噪音(如加热时 “嗡嗡” 声变大),可能是加热管结垢严重或内部部件松动,需联系专业人员检测,避免小问题拖成大故障。
通过以上保养,既能避免夏季高温高湿导致的安全隐患,也能让电热水器保持高效运行,延长使用寿命。
地 址:http://www.lyxdypc.com/wap/newShow.aspx?xwxq=1053
上一篇:这已经是第一篇!
下一篇:热水器使用时间长了,应…